见到潘正霞时,她正和工人卸车。一箱箱特菜,从卡车上被搬进冷库,清点、码好。来到档口,先忙装车、再忙卸车,从5点半到现在,她没得闲。
59岁的潘正霞,安徽人。1987年,从老家到北京摆摊卖菜,租下一个批发市场的档口。2022年,响应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入驻首衡高碑店市场,目前经营30多种特菜,销往全国各地。
“京津冀地区的客商,早晨装车、下午就能端上百姓餐桌,临省地区也能实现下午到地。”潘正霞说,这几年,园区建设了高效、便捷的物流系统,物流线路越来越多,帮助商户高效完成全国分销。
在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区展销大厅,预制菜经销商王阿红一边查看手机一边理货。“现在交易很方便,客户通过手机下单,第二天发货。”她介绍,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订货量增加,为了保证发货,园区特别增加了物流车辆。“只要在微信群里提出需求,工作人员马上就给安排。在这里经营,心里很踏实。”
据悉,首衡智慧冷链物流园区一期项目自2021年启动,有6座大型智能冷库、一座生鲜农产品交易大厅和名特优展示中心,总储藏能力30万吨。交易大厅场内有1000多户商户,年交易量210万吨。首衡集团总裁魏树俭介绍,目前,总投资10.08亿元、占地162.5亩的二期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走进二期项目现场,4座自动化多温段冷库和农产品交易大厅已封顶,正进行内装。魏树俭说,二期项目同步搭建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电子结算交易系统、大数据收集分析系统及智能物流车辆指调系统。运营后,整个物流园项目体量将由现有的30万吨扩容至50万吨,成为京津冀地区技术最先进、应急保供能力最强、智能化水平最高,集“物资保供+智慧冷链”多功能于一体的应急农产品仓储平台,也将进一步提高“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内生鲜农产品的仓储保鲜能力,确保京津冀特大城市冻品持续供应和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