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集团动态媒体报道行业新闻政策解读社会责任

首衡高碑店市场: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民生保供引擎

日期:2025.05.23    来源:首衡集团    浏览量:4769

凌晨五点,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首衡高碑店市场已迎来一天中的繁忙时刻。



来自海南的荔枝、山东的黄瓜、云南的叶菜通过冷链物流星夜抵达,商户的装卸声、议价声此起彼伏。

作为京冀两地政府共同谋划、推动的民生工程,首衡高碑店市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产业疏解中首个落地运营的项目,也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的标杆性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商户8700余户,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农批市场百强榜首。



凌晨的保供生态圈


“黄瓜到货两车,北京物美超市的订单优先配货!”5月20日凌晨,蔬菜商户杨顺春的吆喝声穿透了交易区的喧嚣。他的档口前,绿色的黄瓜与红色的番茄堆成彩色小山,五辆短驳车正同时采购装货。这位从北京搬迁来的“黄瓜大王”告诉记者,依托市场上百家合作物流企业,新鲜蔬菜能在2小时内送达北京各大商超。




杨顺春说,他们档口的采购商有很大一部分是北京商超,他的货源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像山东、河北等,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周边货物紧缺时,便会马上从银川、青海、昆明等地积极调菜,市场的货源是非常充足的。

相邻的蔬菜交易区,“韭菜大王”符秀华正指挥工人分拣刚从广东运来的10吨韭菜。为应对端午节等节日需求,她提前与产地签订包销协议,确保每天稳定供应。“市场给我们配备了低温仓储,韭菜从田间到京津冀餐桌不超过36小时”,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笑道。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首衡市场通过“产地直采+智慧物流”模式,不仅保证了节日蔬菜供应,也降低了物流损耗。



每天,北京市超过60%的新鲜蔬菜,通过首衡高碑店市场送达北京各个渠道终端。面对市场的较大波动时,首衡高碑店市场也会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蔬菜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疏解+升级的共赢之路


从北京迁来的“荔枝大王”王慧杰,如今日均发货量已达30吨以上,是当初的2倍多。“这里的区位优势好,去哪交通都方便,货物流也多,近几年商户来的越来越多,货品丰富了,采购的客商也就增多了。”他指着标准化档口介绍。此外,市场配套建设的幸福城社区解决了上千名商户的子女入学问题,王慧杰好几个商户朋友的孩子,就在首衡引进的优质小学就读。




西班牙系列蓝莓苗种、优质的蓝莓专用配方基质、先进的净水储水设备、1.4万方蓄水池……市场商户小宝哥远在云南石林的种植基地,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品质的要求,这也正是首衡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的缩影。




和小宝哥一样,首衡高碑店市场主要经营哈密瓜的商户孙楠,从选种育种到种植销售、再到品牌建设,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不仅在首衡实现了5年15倍的增长速度,更是带动新疆、甘肃、内蒙古、浙江、海南等多地农民增收致富。

现如今,依托强大产业集群和资源优势,首衡集团对接全国2000多个县、530多万亩种植基地,带动了数百万农民增收。“市场不定期组织我们对接山东、云南基地,生意越做越宽。”亲哥俩商贸王杰说,安家落户没有后顾之忧,生意发展帮我们拓展渠道,这才是真正的协同发展。



应急保供的"压舱石"


2024年夏季,华北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蔬菜减产。首衡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新增200多辆运输车驰援产地,积极对接周边蔬菜产地,对本地水叶菜免收进场费。通过对接宁夏、青海等20个新基地,很快便将市场内黄瓜、生菜等紧缺菜品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



站在新投入使用的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前,首衡集团党委书记、总裁魏树俭算了一笔民生账:园区的成功运营直接带动10万人就业,增加周边乡镇居民年收入超过10万元,并辐射北方13个省市自治区,服务保障人群超过4亿人。正在建设的智慧冷链二期将新增20万吨储备能力,将进一步提高“环京津一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内生鲜农产品的仓储保鲜能力,确保京津冀特大城市冻品持续供应和价格稳定。

从承接疏解到反哺京津,首衡高碑店市场完成了协同发展的闭环。这个12年前还是一片荒地的园区,如今已成为托举4亿人餐桌安全的民生工程,见证着京津冀“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力。正如央视网评价:京津冀最大“菜篮子”“果盘子”,让人尝到协同发展的“甜头”。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