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有一个著名观点,即在评价一家企业是否称得上卓越时有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如果失去这个企业,这个世界是否会怅然若失?
将这一思考置于中国食品流通领域,首衡集团十余年的发展实践给出了明确答案。我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却以扎实的行动证明:真正的企业力量,源于将民生保障与产业振兴两大使命深度融合、互为支撑的实践逻辑。
首衡力量的根基,在于构建了坚不可摧的民生保障体系。保障亿万民众的“菜篮子”安全,是首衡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关键节点布局农产品流通中心,形成覆盖广泛的供应网络。这种体系化的保障能力,成为区域民生安全的坚实底座。这套体系的价值在应对挑战时尤为凸显:2024年夏季全国蔬菜价格波动期间,首衡依托大数据分析快速响应,组织团队拓展20余个新种植基地,同时动员本地农户扩大生产并提供免费销售渠道。这些具体举措有效增加了市场供给,平抑了价格波动。
首衡力量的升华,在于将民生保障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这种转化在高碑店项目中得到充分体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承接平台,该项目累计接收北京外迁商户7200余户。这不仅是空间转移,更是产业资源的优化重组。十年间,高碑店从单一农批市场发展为涵盖果蔬、冻品、预制菜等多元业态的全球最大单体批发市场,2024年果蔬交易额达1410亿元,并带动了精深加工、智慧冷链等关联产业集聚。这种产业升级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端,首衡网络辐射全国2000多个县530余万亩基地,年助销农产品超千万吨,高碑店市场内1800平米的免费助农专区日均帮助近百户农民销售农产品超百吨;在就业富民方面,仅高碑店项目就创造超10万个岗位;在区域经济层面,项目拉动当地消费,培育大量服务业主体。
首衡力量的持续,在于对产业前沿的主动布局。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变革,构建“商网、地网、天网、金网”四网融合的供应链体系,全面提升流通效率。同时布局预制菜加工、智慧冷链物流、国际食品贸易港等新增长点,投资建设光伏项目,践行绿色低碳发展。这些布局不仅强化企业自身竞争力,也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践样本。
首衡力量的本质,在于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保障民生的责任驱动其不断完善供应链网络,这直接构筑了业务规模的根基;而产业繁荣带来的就业增长、区域经济提升,又为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创造了条件。这种良性循环使首衡能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接产业疏解,在乡村振兴中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在双循环格局下拓展国际供应链。正是这种将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实践,让首衡成为食品流通领域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一家企业的发展深度融入民生保障与产业振兴的国家叙事,当它的存在切实支撑着亿万家庭的餐桌安稳和数十万人的就业生计,当它的实践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路径——其价值已超越商业成功本身。首衡力量的启示在于:扎根民生需求,立足产业实践,服务国家大局,企业就能在时代发展中铸就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种力量未必时刻被感知,却已深深融入社会平稳运行与区域繁荣发展的肌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