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蓝图下,企业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ESG已从企业发展的附加项转变为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尤其是“S”(社会价值)这一维度,正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关键标尺。
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一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如何能超越中间商的商业角色,成为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共同富裕的推动者?

首衡集团,作为中国北方最大菜篮子的龙头企业,用十余年的实践给出了一个答案。通过深度践行ESG理念,首衡将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深刻重塑了传统农产品流通的价值链,成功从一个民生保供的枢纽,升级为融合民生保障、就业增收与乡村振兴的共富引擎。
这场深刻的变革,其底层逻辑在于首衡抓住了两大时代脉搏:一是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以高效流通打破区域壁垒;二是以数字平台、智慧物流等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并提升民生产业的价值边界。首衡的ESG实践,不仅是一份商业向善的答卷,更是一个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社会价值最大化深度绑定的鲜活范本。
衡量一个民生企业的社会价值,首要标尺是其在关键时刻的可靠性。首衡的社会价值,首先体现在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强大韧性上。它所构建的平急两用保供体系,在一次次大考中,充分证明了其作为民生压舱石的千钧分量。
“平”时的稳定器:4亿人的菜篮子与果盘子
“平”时的首衡,是京津冀乃至中国北方民生供应的蓄水池和物价稳定器。
自2015年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式运营以来,首衡高碑店市场迅速崛起。凭借其庞大的规模和高效的流通体系,园区2024年实现交易量1910万吨,交易额1410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百强榜首。
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首衡集团服务覆盖京津冀、晋、蒙、辽、鲁等13个省市、超4亿人口的丰盈餐桌。每天,数万吨的果蔬从这里出发,流向亿万家庭。这种“平”时的稳定供给,构成了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的基石,也是首衡践行社会责任最基础、最广泛的日常。
“急”时的担当者:关键时刻的逆行与兜底
如果说“平”时的稳定是本分,那么“急”时的担当则彰显了企业的品格与格局。首衡的“S”价值,在极限压力测试下尤为凸显。
2020年至2022年,首衡集团累计为京津冀地区输送保供农产品高达875余万吨。严峻的时刻,首衡在京冀交界处设立临时中转站,确保了首都菜篮子在任何情况下都拎得稳、不断供。2022年,在上海、吉林等地,首衡的保供车队同样星夜驰援,展现了超越区域的全国性担当。
自然灾害的突袭是另一块试金石。2023年8月,河北涿州等地遭遇罕见洪涝灾害,首衡集团第一时间响应,不仅迅速捐款500万元,更紧急开放园区场地作为临时安置点,为受灾群众和救援队伍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

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得益于首衡日益完善的全国化布局。2025年,当贵州榕江遭遇暴雨灾害,首衡集团立即启动应急机制,依托其南北双核的布局优势,从湖南永州市场紧急调集30余吨紧缺生活物资,跨越千里驰援灾区。这标志着首衡的应急保供能力,已从区域性保障升级为全国性联动。
能力的再升维:从应急响应到国家战略
更具深远意义的是,首衡已将这种被实践反复验证过的应急能力,内化为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主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项目。
2024年,由首衡集团承建的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正式启动运营。该项目旨在构建一个覆盖亿级人口的平急两用保障基地,具备全天候确保京津冀1.1亿人口7天以上农产品供应不断档的强大能力。

从被动响应考验,到主动构建国家级应急体系,首衡集团完成了其作为民生企业的一次关键跃迁。这种平急两用的韧性,不仅是其在ESG层面的亮点,更是其构筑共富引擎所依赖的最坚实底座。
如果说民生保供是首衡的A面,那么共富生态就是其B面。在ESG的“S”(社会)维度中,促进就业和提升收入是核心指标。首衡的贡献远非提供了多少岗位的单一数字所能概括,它通过产业集群,创造性地打造了一个“项目运营+商户经营+物流运输+周边配套”的立体化共富生态。
一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这个生态的轮廓:在首衡的带动下,全国范围内创造了近40万个就业机会。
在高碑店园区,这一效应更为集中。据统计,园区的成功运营,吸引了近15万外来常驻人口,并直接带动周边乡镇居民年均收入增加了8万至10万元。这笔可观的收入增长,让无数家庭的菜篮子变成了沉甸甸的金饭碗。
这背后,是首衡超越传统“房东”角色的生态运营逻辑。
商户孵化器:从招商到育商
首衡的生态核心,是其强大的商户孵化能力。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杆园区,首衡累计引入了7200余户商户。首衡做的不是简单的招商和收租,而是育商——赋能商户,助其成长。
商户白金丽的经历极具代表性。2015年,她将生意从北京迁至高碑店。起初吸引她的是区位优势,但真正让她扎根的是首衡的服务。一次,她的一车梨在运输途中遭遇车祸,血本无归之际,是首衡市场方面迅速响应,帮她联系车辆转运,并积极协调采购商,最大程度挽回了损失。这种“想商户之所想”的服务理念,让白金丽坚定了信心。如今,依托首衡的平台,她的生意规模已扩大了近20倍。
“大连果王”张金刚则享受到了效率的红利。他告别了在北京时“凌晨抢车位”的辛劳,在首衡宽敞、规范的交易区,生意越做越大。“新农人”王盼更是借助首衡的南北双核(高碑店与孝感)布局,将自己的品牌从北方推向南方,实现了全国性扩张。
首衡为数千名像白金丽、张金刚这样的商户提供了创业的热土,让他们从个体户成长为企业家,这正是共富生态的活力源泉。
区域经济的乘数效应
这个生态的价值不止于园区内部。首衡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产生了强烈的经济乘数效应。从餐饮、住宿到汽修、包装,一条庞大的配套产业链应运而生,为本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新农人”的摇篮:赋能云端创业
更具前瞻性的是,首衡的生态正在拥抱新质生产力。它不仅仅是传统贸易商的聚集地,更成为“新农人”的摇篮。
首衡集团联合发起的“京津冀电商精英培训工程”,通过系统的电商直播、网店运营培训,已推动近2400名学员毕业。这一举措的直接成果,是孵化了超过6900家新增注册的电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这些“新农人”依托首衡强大的货源、仓储、物流优势,实现了从田间到云端的产销贯通。首衡的生态,正在为区域经济注入数字时代的新动能,也为共同富裕开辟了全新的实现路径。
在首衡的ESG版图中,乡村振兴是分量最重的一笔。作为链接田头与餐桌的核心枢纽,首衡的社会价值必然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如何让产业发展的红利,真正惠及链条最前端的亿万农户?
首衡的答案是:跳出产地采购的传统贸易模式,深度介入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品牌赋能、渠道兜底、订单农业”三大抓手,从“输血”转向“造血”,成为带动310万农户、600万亩合作基地共同发展的振兴引擎。

品牌赋能:从土疙瘩到金疙瘩
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有品类、无品牌”的痛点,导致农民丰产难丰收。首衡认识到,要让农民增收,就必须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于是,首衡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网,共同打造了“央广原乡行·首衡印记”这一现象级IP活动。首站聚焦福建平和蜜柚。这并非一次简单的直播带货,而是一场“央媒传播+渠道赋能+产地共建”的产业价值重塑。
通过央媒的权威背书和首衡的渠道赋能,平和蜜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认知被彻底刷新。这场活动预计促成了高达10万吨的产销合作。更重要的是,首衡将市场的精准需求(如品质、规格、口感)及时反馈给产地,让柚农不再蒙眼种植。这种以质论价的良性机制,让产地的老百姓明白“好柚子能卖好价钱”,真正实现了市场与产地的双向奔赴。
同样的逻辑也应用在湖北恩施小土豆和随县油桃等特色品牌上。首衡通过品牌化运作,将原本不起眼的土疙瘩打造为市场青睐的金疙瘩,身价翻了3倍,带动了当地500户农户实现增收约1.2亿元。
产销对接:市场无忧的兜底保障
在赋能品牌的同时,首衡利用其庞大的市场网络,为农产品提供了最坚实的兜底保障。
首衡每年举办上百场产销对接会,为全国各地的特色农产品搭建最高效的入市平台。今年广东荔枝一度面临滞销风险,首衡紧急启动产销对接,在短短3天内就帮助销售了超过500吨荔枝,不仅解了果农的燃眉之急,还使均价提升了75%。
此外,首衡还在园区内设立了1800平米的助农专区,对周边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免收费用。这种零门槛的帮扶,体现了龙头企业最质朴的惠农、助农情怀。
订单农业:链接310万农户的稳定器
在品牌和渠道的背后,是首衡遍布全国2000多个县的600万亩合作基地。通过订单农业模式,首衡将市场的确定性需求,转化为产地稳定的生产计划。
这让310万合作农户彻底告别了“看天吃饭”和市场波动的焦虑。他们不再是分散的小农,而是被首衡这个超级枢纽紧密纳入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之中。首衡,成为了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最可靠的翻译官和链接器,让他们真正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时代红利。
回望首衡集团的发展路径,其ESG实践的核心,是深刻重塑了农产品流通的传统价值链。
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过货通道,而是一个价值创造平台。它以民生保供的韧性为基石,以产业生态的构建为载体,以产销赋能的引擎为牵引,将一个万亿级的民生产业,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乡村振兴、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国家战略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从守护4亿人餐桌的菜篮子,到托起40万个家庭的金饭碗,再到赋能310万农户的共富引擎,首衡的这份答卷证明:商业向善,是企业最强大的力量;而将企业战略与国家命运深度绑定,以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也正是一家企业最坚实、最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